6月20日下午13点30分,由黑龙江省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办、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国际职教论坛(2012中国 哈尔滨)在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报告厅隆重举行。省市各级政府,教育界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来自德、韩等国,北京、上海、青岛等地的中外职业教育领域专家,热衷于职业教育的企业家,媒体记者及省内各中高职院校的领导及师生共约800人参加了论坛。省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凤君主持了论坛。
论坛主题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其主旨是探讨在经济全球化、教育信息化的今天,职业教育如火如荼发展,在此背景下,该如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期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发展、国家经济发展,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论坛共有三个环节,即主旨演讲、主题发言和专家对话论道。
省教育厅常务副厅长魏兆胜教授首先为论坛致开幕辞。魏副厅长首先代表省教育厅向出席本次论坛的国际友人、各位专家、各界人士、各方朋友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他指出,本次论坛的举办,于我省而言,机会难得,一定会对我省的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今年,我省提出要进一步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工作思路,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已经启动建设全国一流、世界先进的国家级、共享型、综合性、开放式的产学研用一体化职业教育园区。他同时表示,今后我省将继续把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全省职业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开拓创新,求真务实,为我省“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最后,他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上海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职业教育专家马树超先生做了题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成就与策略》的主旨演讲,阐释了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内涵、框架、基本特点,并以江苏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广东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铜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讲述了我国适合基本国情的职教10年之路,详细分析了职业教育面对的主要挑战,并对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了策略。
德国工商大会职业教育专家、项目主管peter fischer先生做了题为《德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的主题发言。他结合自身由电工到技师,再到企业做培训部长的成长经历,现身说法讲述了德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并对将来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主编、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著名职业教育专家姜大源教授做了题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三个基本问题》的主题发言,深刻阐释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定界与跨界”、中职与高职的“经验与策略”、技术教育与技能教育的“技术与技能”三个基本问题。
享有“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称号的发电工程与设备专家梁维燕教授做了题为《从发电设备制造业前景看对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的主题发言,阐述了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历史发展情况,并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在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尤其是爱国主义的教育,学有所成要服务家乡发展,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第二,要增加电力电子课程,第三,要深化国际交流、校企合作。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党委负责人、院长王长文先生做了题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思考与实践》的主题发言,他首先讲述了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涵的理解,然后分析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途径和方式,最后讲述了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从五上方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践探索,一是高度契合区域发展,进行学校顶层设计;二是主持职教综合改革项目,进行中高职衔接的理论与实践探索;三是政府主导,整合资源,打造国内旗舰式职教园区;四是建设校企合作示范基地,探索以企业为纽带的中高职衔接试点;五是依托综合共享基地,探索职教联盟办学改革。
各位专家的报告风格各异、内容深入浅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专家论道环节由马树超院长主持,姜大源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首届院长、现任“精密热加工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主任、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赵连城,哈尔滨轴承集团董事长庞军先生和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史忠健,王凤君书记,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孙绍年,王长文院长共四个高职院校校长作为嘉宾出席了专家对话论道环节。各位专家围绕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问题开展对话。场面热烈、轻松,不时有专家抛出发人深省的言论,引起台下阵阵掌声。
姜大源教授认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有两个方向:第一,高精尖产业更需要高职教育为其提供支撑和服务,因此为高精尖产业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将是职业院校发展的一个方向;第二,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区域均衡,但我国的发展相对集中,为此,职业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将是其发展方向之一。
院士赵连成给职业教育提出了三点建议,第一,不能用传统的工艺生产理念指导现代职业教育建设及发展。要用新思维、新理念指导职业教育建设和发展。第二,国家提出高科技产业化发展战略,职业教育发展要跟住中央的步子走。高职教育如何适应国家高科技产业化发展的方针非常重要。第三,职业教育要有独立的建设体系,不能跟本科比;要实行开放的政策,不能条条框框太多,束缚手脚,同时也不能过多依赖政府。
庞军董事长从企业的角度做了发言,他指出,企业需要三类人才,即长(管理首长)、家(科研专家)、匠(高级大工匠)。高级的现代的大工匠的培养是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殷切期望。
史忠健院长形象地指出,职业院校要进行系统地反思、进行比较研究,找准自己的位置,职业教育工作者“知道我是谁”很重要。同时,职业院校要办出各自特色,要有区域性思考,中国区域太大,发展不能千人一面。
王凤君书记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有二个需要,即适应国民经济每个时期发展的需要和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需要。
孙绍年院长立足黑龙江农业经济的发展谈到了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他指出,合作经济是新农村建设的趋势,据最新数据统计,目前黑龙江省约有23000个农村合作社,他们的带头人学历层次非常低,本科生寥若晨星,跟不上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趋势。在农村合作经济领域,农业合作社管理人员素质不够。但12个中央1号文件唯独缺乏农村管理人才培养的内容,没有通道,这正是农业职业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更为农业职业院校的发展提供了硕大的发展空间。他同时表达了现代职业教育,尤其农业类职业院校需要本科生的强烈愿望。
王长文院长指出“在获取政府支持、沟通企业、协调行业方面乃至与社会方方面面对话上,职业院校具备更大的优势和基础。体现国家意识,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专家论道环节的最后,台上嘉宾与台下观众进行了互动。
最后,主持人王凤君先生为论坛做了总结,并宣布论坛胜利闭幕。
之后,各位与会嘉宾观看了由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带来的技能展示表演。
值得一提的是,梁维燕、李坚、赵连城三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接到特邀,欣然前往,全程参加了论坛。梁维燕院士作了专题报告。院士赵连城积极参与了论坛的对话论道环节,与专家、企业家、高职校长和主持人一起深入地探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立的相关问题。三位院士积极响应了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职业教育需要院士”的号召,更是“两院院士职业院校行”的很好的实践。(教务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