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我院教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新入校教职工的整体素质,尽快适应岗位要求,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总体安排,7月7日-7月13日,人事处、教务处联合举办了新入校教职工培训班,2013年以后入校的90名教职工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资源、功能和优势,紧密联系新入校教职工的工作实际、注重实效,针对性强。为期7天的培训班,安排了职业道德素养、师德师风专题讲座,学院的历史沿革、未来发展及校园文化专题讲座,心理学及实践应用培训,科研方法与科学素养培育,教学(行政管理)能力提升及教育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的培训,内容充实、全面,形式丰富、多样。使新入校教职工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全面、准确了解了学院的建设历程及未来发展、学院的顶层设计,树立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通过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增强教职工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和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自觉性。通过教学常规、教学技能培训,规范了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掌握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提高了教学基本功,如备课、说课、授课、科研等能力;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办公规程、公文写作技巧的培训,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为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奠定了基础。
院领导高度重视这次培训工作,亲自授课。党委书记王长文为参训人员上了第一课,主题为“学校的历史沿革及未来发展”的专题讲座。
王书记讲述了学院组建转型、“十二五”时期抓住机遇、跨越发展,“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目标、新跨越,以及新时期下的发展任务和举措等内容,并就“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提出了积极中肯的建议。他指出,科学的顶层设计决定了正确的发展道路。学院坚持以“有限的学历教育,无限的社会服务,教学与服务并举”为办学思想;建设以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为引领,有机融合地域产业文化精神、企业家精神及创业文化、现代大学精神和制度文化的校园文化;着力培养职业道德高尚、职业素养优良、专业理论扎实、职业技能高超、具备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他指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取得优秀成绩后,给学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发展”不动摇,积极创建中国特色的“教学工场模式”,建设“全国一流、世界先进、功能完备、模式创新、管理智能、环保节能、环境优美”的共享型综合性开放式的产学研用一体化职业教育园区是新形势下学院的重要建设任务,期望参训人员与学院同发展共进步,成为“德高、善教、会做、能研发”的一流教师和一流管理者。
刘敏院长为参训人员做了题为“职业道德素养及学校工作要求”的专题讲座,针对《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出的“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项基本要求展开深入解读。她指出,新入职教师要积极学习《规范》精神,践行《规范》要求,弘扬高尚师德,不断加强自身修养,积极参与师德师风建设的各项活动,真正把师德师风建设落到实处。刘敏院长还向参训人员阐释了提高职业素养的重要意义,同时展示了各教学单位主管领导对部分新入职教师的评价,并鼓励参训教师再接再厉,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站好讲台、悉心执教、投身科研、潜心学问、争做楷模、争当表率。
学院还邀请了全国家庭教育百名公益人物及卓越奖获得者、黑龙江省师德先进个人、哈尔滨市卫生学校原副校长李晓凡作了“内化师德”为主题的专题报告会。此外,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专业技术总管、省级教学名师,院内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先后进行了“教学相关政策制度及教学规范解读”“人事相关政策制度解读”“教师质量评价及考核标准”“行政管理工作规程及公文写作技巧”“组织课堂教学与说课”“教育从‘心’开始”“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及做好辅导员工作”“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课件制作”“教学管理软件及校园CRP运行系统操作”等专题讲座,开展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技能课程”的示范观摩,介绍了学院实习实训中心建设情况并组织参观了各专业实训室。
参训人员纷纷表示,培训获益良多,对学院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授课专家理论水平高、课程针对性强、指导效果好,充分调动了大家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在今后的工作中,将牢记院领导的谆谆教诲,争做模范之师,努力成为教育教学的执行者、课堂教学的管理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校园文化的传承者,努力成为一流教职工。
培训结束后,院领导亲自对参训人员进行了结业考核,27名参训人员获得优秀成绩。(人事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