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应急避险知识 共筑汛期安全之堤 ——暑期防灾避险安全指南

发布时间:2025-08-05浏览次数:10

亲爱的同学们:

暑假正处于我国“七下八上”的防汛关键期,此时强对流、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多发,极易引发各类洪涝灾害和次生灾害。为切实保障同学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大家的防汛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特向全体同学发布暑期防灾避险安全指南。

一、密切关注天气预警信息

暴雨天气来临之前,相关部门会向社会发布预警信号,按照由强到弱的顺序,预警信号分为四级,分别以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同学们要养成每日关注天气预报的良好习惯,可通过电视、广播、手机气象APP等多种渠道,及时获取最新的天气动态和预警信息。当收到暴雨、雷电、大风等恶劣天气预警时,请务必提高警惕,提前做好相应防范措施,尽量避免在预警时段外出活动。

二、出行安全要牢记

(一)步行外出

1.暴雨天尽量不要外出,若必须外出,要避开积水路段,切勿在涵洞、立交桥低洼区、地下通道等地势低洼处停留。如发现路面有漩涡、突泉时要远远绕行,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

2.注意观察周围环境,远离路灯杆、电线杆、变压器等电力设施,以防触电。同时,也要远离广告牌、树木、围墙、建筑工地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3.不要在流水中行走,15厘米深度的流水就能使人跌倒。若不幸落入水中,要保持冷静,尽可能抓住固定的物体或漂浮物,大声呼救。

(二)骑车出行

1.雨天骑车出行要格外小心,降低车速,不要急刹车或急转弯,以免滑倒。

2.避开积水较深的地方,防止水进入自行车传动系统,影响骑行安全。同时,也要注意观察路面是否有坑洼、井盖缺失等情况。

(三)乘坐公共交通

1.乘坐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要遵守秩序,不要在车厢内嬉戏打闹。

2.如遇车辆行驶途中积水过深,导致车辆熄火,不要惊慌,应听从司机指挥,迅速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

(四)自驾出行

1.若需驾车外出,出行前要全面检查车辆状况,确保雨刮器、刹车、灯光等设备正常工作。同时,提前了解路况信息,避开积水路段和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区域。

2.行驶过程中,要开启雾灯和近光灯,保持低速行驶,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切勿随意超车或变更车道。如遇积水路段,应先观察水深,若水深超过轮胎一半,不要强行通过;必须通过时,要挂低速挡,缓慢匀速行驶,避免中途停车或换挡。

3.如果车辆在水中熄火,切勿再次启动发动机,应立即下车,转移到安全地带,并拨打救援电话。如车门无法打开,可使用安全锤等工具破窗逃生。

三、防溺水安全不放松

1.严格遵守防溺水“六不”原则,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

2.若发现有人溺水,不要盲目下水营救,应立即大声呼救,寻求成年人的帮助。同时,可利用救生圈、竹竿、绳索等物品进行间接救援。

四、居家安全莫大意

1.暴雨来临前,及时关闭家中的门窗,防止雨水倒灌。检查家中的电器设备、燃气管道等是否安全,如有异常,应及时维修。

2.若家中进水,应立即切断电源和燃气阀门,避免发生触电和燃气泄漏事故。同时,将重要物品转移到高处,减少财产损失。

3.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使用电器设备,如电视、电脑、热水器等,避免因雷击造成设备损坏或人员伤亡。不要拨打或接听固定电话,可使用手机与外界保持联系,但要避免在窗边使用手机。

4.住在低洼地区或山区的同学,要密切关注周边环境变化,如发现有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迹象,应立即按照预定的逃生路线,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五、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洪水退去后,不要急于返回受灾区域,要等待相关部门通知,确认安全后方可返回。同时,要注意饮用水卫生,避免饮用被洪水污染的水,防止感染疾病。

2.积极学习防汛安全知识和自救互救技能,如心肺复苏、伤口包扎等,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如遇家庭受灾导致经济困难情况,请及时联系辅导员将相关情况反馈报送学校学生工作部,学校将启动帮扶工作,确保受灾学生不因灾失学。

同学们,安全无小事,生命重如山。在“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请大家务必牢记以上安全提示,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让我们共同携手,度过一个安全、愉快的假期!

学生工作部

202585